bwin88(必赢)网址-主页

 

新闻中心

亟待围绕保供和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
来源: 时间:[ 2022-11-14 10:29:00]

 

        去年冬季和今年夏季,我国面临严峻的电力保供形势。业内预测,今年下半年,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,相关经济扶持政策落地见效,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7.0%左右。未来,我国每年新增用电量有望达4000-5000亿千瓦时。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,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  

        尤其是去年,需求侧工业生产快速恢复、冬季寒潮、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带动负荷快速增长;供给侧能耗双控、煤炭价格上涨、来水偏枯等多重因素叠加制约了电力供应能力。在供需两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,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,近20个省级电网陆续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。今年以来,局部地区仍有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。

 

       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1—9月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,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0%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未来两年,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维持刚性增长势头。

  

        业内人士认为,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开创性、挑战性的系统工程,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、清洁转型与电力供应、存量与增量的关系,要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。

  

        “电力行业技术密集、存量系统庞大,转型对路径高度依赖,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会一蹴而就,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,需要从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协调发展出发,统筹技术攻关、机制设计和政策研究,制定分阶段实施的具体路径。”国网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赵洪磊认为,做好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需要坚持先立后破,统筹优化电源装机的类型、规模和布局,加强应急和备用电源建设,保持合理的系统裕度。

  

        在赵洪磊看来,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要紧紧围绕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两条主线,分两个阶段稳步推进。2035年之前,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,常规电源转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,储能、需求响应等调节资源规模逐渐扩大,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互动能力逐步增强。2035—2060年,新能源+储能大规模应用、最小保证出力稳步提升,常规电源向长周期调节性电源转变,大电网、微电网和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,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实现协同发展、开放互动。

  

      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需要加快建设互联互通、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,持续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。有关专家建议,需要尽快补齐配套电源,补强送受端网架,推动在运特高压输电通道尽早达到设计输电能力。在保障安全前提下,进一步加快推进已纳入国家规划的陇东至山东、哈密至重庆、宁夏至湖南等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,力争尽早投产,尽快发挥电力保障作用。